Environmental Systemic Engineer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ENV14006 | 【所属模块】学科基础课 |
【学分数】 2 |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学时数】 32 | 【开设学期】春季 |
【已开设次数】11 | 【建议选课人数】15-30(需配备助教) |
【授课教师姓名】曾维华 | 【授课教师职称】教授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 Email:zengwh@bnu.edu.cn | 【授课教师所属单位】捷报比分手机版 |
二、课程目标
l 开设《环境系统工程》课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掌握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正确地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分析、认识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管理与决策效率。
l 环境系统工程是一门“参谋课”,“顾问课”,工具课:
l 通过提高环境管理和决策水平来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l 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组合;
l 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环境政策和策略;
l 潜移默化中提高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¼¼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材及参考书目)
1、课程内容:
n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n 一般系统论
n 大系统理论
n 运筹学
n 信息论
n 控制论
n 耗散结构理论
n 协同学理论
n 突变理论
n 系统工程方法论
n 传统工程与系统工程
n 系统思想
n 系统工程方法
n 霍尔三维结构体系
n 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模式
n 钱学森的综合集成工程方法论
n 环境系统模拟与仿真
n 环境系统模型与系统建模方法
n 结构模型
n 时间序列模型
n 网络模型
n 灰色系统模型
n 模糊模型
n 系统动力学模型
n 常用模型方法
n 常用水环境质量模拟模型
n 河流水环境质量模型
n 湖泊水环境质量模型
n 非点源模拟模型
n 常用水环境质量模型软件简介
n 常用大气环境质量模拟模型
n 箱式大气环境质量模拟模型
n 高架点源扩散模型
n 线源与面源模型
n 常用大气环境质量模型软件简介
n 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
n 环境系统分析基础
n 环境系统分析定义
n 环境系统分析要素
n 环境系统分析的原则
n 环境系统分析要点与步骤
n 环境系统分析方法
n 环境系统目标分析
n 环境系统结构分析
n 环境系统层次分析
n 环境系统预测分析
n 环境系统评价
n 环境系统评价的复杂性
n 环境系统评价的原则
n 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n 环境系统评价指标量化方法
n 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n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n 环境系统规划
n 环境系统规划理论基础
n 环境系统规划方法
n 线性规划
n 整数规划
n 非线性规划
n 动态规划
n 目标规划
n 常用规划软件简介
n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n 城市排水规划
n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n 环境系统决策
n 环境系统决策的定义
n 环境系统决策过程
n 环境系统决策分类
n 环境系统决策准则与步骤
n 风险型环境系统决策
n 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简介
n 系统科学的若干重要研究领域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n 环境冲突分析方法
n 遗传算法
n 混沌与分叉理论
n 自律分散系统和自组织化
n 超循环理论
n 有序与无序
n 复杂系统的系统科学
2、教材与参考书目:
l 程声通等编著《环境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l 赵全升等,环境系统分析原理,地质出版社,2005年;
l 韦鹤平编著《环境系统工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
l 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l 田村坦制之编著《系统工程》,科学出版社,2001年;
l 吕永波主编《系统工程》,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l 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上海技术教育出版社,2000年;
l 苗东升著《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l 欧阳莹之著《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上海技术教育出版社,2002年;
l 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上海技术教育出版社,2001年。
l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杂志
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1、教学方式:
n 课堂授课
n 课外自学
n 专题讨论
2、学时分配:
n 课内学时:60
n 课外学时:60
3、实践环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n 参观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等,了解城市规划的前沿技术(模型、虚拟GIS等);
n 结合具体项目,组织专题讨论;
n 上机操作,掌握环境规划中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4、学生自主学习
n 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学习内容,组织专题讨论;
n 结合项目与环境规划中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专题讨论。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n 平时作业:20%
n 课堂提问:10%
n 期末考试:70%
六、其它:如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1、先修课程
n 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微分方程等;
n 运筹学:规划论、决策论等;
n 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遥感等;
n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环境系统工程、环境科学导论、生态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技术原理、环境经济学等。
2、课程班规模
20人左右
3、实践类课程方案
以参观认识实习为主,课程设计为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