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比分手机版源于1986年学校成立的农产品加工系,20多年来,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研、产结合,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学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迈进的格局。
一、现状
1、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总专任教师的87.8%;博士生导师 9人,硕士生导师31人;国家农业 部高级专家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名,湖南省优秀教师1名,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2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名。并组建了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化学三个校优秀教学团队,组建了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
2、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院现设有园艺产品采后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与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双语课程4门。教师编写教材27部,著作2部,其中3部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5部为“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3人,副主编7人,自编实验讲义4本。
3、教学科研平台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院设立了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湖南省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省部共建优势特色实验室、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等7个省部食品类教学科研平台,教学科研平台总数占湖南食品类研发平台的80%以上。学院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建立有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湖南派派食品有限公司、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益阳益华水产品有限公司和长沙市产品检测所为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湖南唐人神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湖南正虹科技有限公司为湖南省高校创新教学基地。
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1)学院共承担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星火科技项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国家FDA计划和湖南省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多项,科研经费达到近2000万元。
(2)获各类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9项,省级鉴定成果9项;
(3)发表论文600余篇(SCI、EI论文31篇)。
(4)学院形成了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与资源开发等主要研究方向,学院在肉制品、果蔬制品、休闲食品、油脂、米制品、调味品、淡水鱼、发酵食品及功能食品的研究上,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开发了100多个产品,与省内外100多家企业有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企业研发中心7个,10人次担任省科技特派员,使数十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产业化,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50亿元。
5、人才培养 近三年培养毕业博士生6人,毕业硕士研究生166人, 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1822人。学院目前有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蒙古等国家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留学生共4人。
近3年有3个学生班被评为校级先进集体;64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奖学金,188人次获省、校级表彰。2009级学生英语四级一次性过级率通过率为75.6%,居全校第四, 2010级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80.4%,居学校第一。2011级一次次那个通过率84.3%,畏惧全校第一。2人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1人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0篇。有121名同学参加省级和学校39项科技创新课题的研究,获得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挑战杯创业大赛铜奖1项。
6、学术交流 “十一五”期间,共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0次,涉及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泰国、新西兰、菲律宾等国。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80多人次。
(二)存在的不足
1、高水平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有重要价值开发项目和重大科研课题不多,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力度不够;
2、在全国有地位和影响的学科及学科带头人不多;
3、学科结构有待优化,新型学科方向凝炼不够、特色不够明显;
4、学科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建设还有待加强。
二、发展目标及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学科交叉、突出特色、求实创新、服务社会”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改革创新为动力,内涵发展为主线,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中心,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科技创新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促进学院各项建设持续、快速、高水平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办学定位
抓住学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捷报比分手机版二○一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以本科教育为基。罅Ψ⒄寡芯可逃,实现大众教育与创新教育良性互动;以食品化学、公共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研究为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巩固和发展学、研、产相结合的重大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十二五”末,将捷报比分手机版建设成为具有湖南地方特色、位居全国同类学院(系)先进行列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三)建设任务与目标
1、办学规模
稳步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招生规模,积极发展非全日制教育。到2015年,学院在籍学生总规模达到1150人左右,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5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233人,博士研究生15人,非全日制本科生100人,非全日制硕士生66人,留学生5-10人。
2、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创新敬业的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芙蓉学者、神农学者等人选)2-3人,着力打造1-2名教学名师,以创新学术团队为载体,加强杰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形成一批具有专业优势、学科互补、创新能力强的杰出中青年学者群体。到2015年,全院教职员工人数达到7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55人(含双肩挑人员),教辅人员13人,行政人员10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教授、副教授占70%,有博士学位人数占80%,40岁以下青年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校内培训和从外校选调相结合,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在学校的支持下,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实干,并在工作中提高业务水平,逐步减少学历培训的支持力度,转向支持教师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3、学科与专业建设
①重点突破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②确保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力争公共营养与预防医学新增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③加强专业建设,力争新增1个本科专业;确保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验收合格;强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成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或重点专业。
④确保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湖南省“十二五”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将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⑤力争新增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育基地。
⑥稳定5个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4、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
① 加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力度,争取3-4项省级或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目立项。取得1-3项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
②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在加大现有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力争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提质、实验教学提档,活动教育提量”工程。
5、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
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院的科研重点方向将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未来五年,学院主要科研方向是:(1)食品化学、营养与人体健康,(2)食品加工与资源开发,(3)食品质量与安全,(4)功能食品研究与开发,(5)食品生物技术。具体目标如下:
(1)年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其中SCI论文年平均10篇以上。
(2)新增科研项目40项以上,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20项,科技经费到位经费3000万元以上。
(3)出版著作5部以上。
(4)获国家发明专利20项。
(5)2-3个科技研究领域在国内领先。
(6)实现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零的突破。
(7)组建科研创新团队4个,培养科技领军人才2-3名。
(8)加强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积极开展双百富民工程。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巩固和深化学研产良性互动的办学特色。
6、对外交流与合作
重视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开发等方面广泛开展与国内、国外各级政府、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企业等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每年邀请1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院做学术报告,举办或派出老师参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其中:国际性会议1次,全国性会议2-3次,地区及省级会议3-5次。每年派出1-2名教师外出学习。
三、规划实施措施
1、加强学科建设,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① 重点扶持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建设,积极争取学校政策支持,加大拔尖人才引进力度;
② 突出特色,以食品化学、营养与人体健康,食品加工与资源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功能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生物技术等研究方向重点;
③ 进一步加强各学位点的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2、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凝练团队方向,提升科研水平
①学院重点支持科研团队的建设,带动科学研究上水平、项目申报上层次、平台建设上台阶,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② 重点扶持和创建国家或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③ 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的申报,确保立项项目不断增多,科研经费不断增加;
④ 积极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组织项目鉴定,成果申报;
⑤ 积极鼓励和支持发表高水平的SCI、EI论文。
3、狠抓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①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明确教学基层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强化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
②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
③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并通过精品课程带动系列课程的建设;
④ 加强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⑤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创新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① 深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加大“三性”实验开设比例,力争达到80%;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基础实践能力;
② 加强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产学研联动培养,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③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省、学校、学院)、学院科研团队平台、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平台,增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④ 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5、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就业途径
①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鼓励学生勇敢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② 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信息;
③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积极推荐毕业生;
④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招聘计划(西部计划、村官、选调生和公务员招聘等);
⑤ 激励学生进一步深造。
通过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途径,争取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位。
点击下载文件: